水脉新心 青春无悔——一名水发新人的水利情怀与体悟

文章来源:三分公司 罗之余
阅读:137次
发布日期:2025-08-26
分享网站: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初离菁菁校园,便入浩浩江河。作为一名艺术学理论专业的毕业生,今夏我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跨入了四川水发建设有限公司的大门。艺术与水利,看似相隔云泥,实则同源共流,皆是以匠心铸就永恒,以智慧润泽苍生。

帆起航守初心。从校园到职场,从“大漠孤烟直”的工程前线到“小桥流水人家”的办公环境,从“铁马秋风塞北”的豪迈到“杏花春雨江南”的婉约,这种空间的转换不仅是工作场景的变迁,更是心灵的洗礼与升华。在项目施工一线,我有幸见证了钢筋混凝土如何被赋予生命的温度;有幸见证了一个个赤诚的水利人以孤星明月为伴,远居荒山僻岭,在混凝土与钢筋的交错中,扎根最艰苦的施工前线,用奉献诠释忠诚,用成绩践行诺言,用汗水书写人生,尽情地挥洒着生命的热忱,汇聚成“开路先锋”的中坚力量,秉承着公司“内敛坚韧,勇毅笃行”的企业精神和“遵约守信,融合发展”的经营理念,坚持“抓进度、促安全、强质量”的原则,狠抓工程项目建设,持续推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向纵深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水利工程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梦想。

在建设后方,我体会到文字工作如何传递企业的温度。办文是办公室工作的“三大件”之一,办公室人员文字工作提高了,办公室的参谋辅政职能才能更好得到发挥,才能确令畅通、运转高效。作为综合办公室的一名职工,我深知“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深远意义。每一份报告都是公司形象的缩影,每一篇文稿都是企业文化的传承。在这个承上启下、沟通内外的岗位上,我努力向前辈们学习,勤学、勤采、勤思、勤践、勤练。因为我始终坚信:只要心中有热爱,手中有行动,就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不凡的担当。这种双重体验,恰似“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完美结合。

奋楫逐梦担使命。公司的“人本主义”理念,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入职时领导“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亲切关怀,到工作中同事们“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热情帮助;从前线战友“授人以渔”的悉心教导,到办公室前辈“循循善诱”的谆谆教诲。这种人文关怀,犹如“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的清澈纯净及“桃花潭水三千尺”的深厚情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公司的企业文化,同样蕴含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又彰显着“厚德载物”的人文情怀。这种文化底蕴,让每一个水发人都能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环境中淬炼成长,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中施展才华。一个月虽短,却让我深刻体会到何为“水利万物而不争”的至高境界。前线同事们“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辛勤付出,办公室前辈们“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敬业精神,无不昭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最动人的诗篇。

从艺术理论到水利实践,从文艺青年到办公室员工,我逐渐领悟到:最美的艺术是镌刻在大地上的工程杰作,最深的哲学是流淌在将合理的智慧结晶,最真的情怀是蕴藏在工程中的人文关怀,公司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水文化理念,让我这个艺术学子看到了“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体会到了“道法自然”的深刻哲理。

同心织梦向未来。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如今,站在都江堰这篇千年水利奇迹的土地上,回首李冰父子“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智慧,展望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作为水发新人,我愿以笔为犁,以墨为泉,耕耘在水发这片沃土之上,用文字记录“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历程,用笔墨书写“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诗篇;我愿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态度,书写公司发展的壮丽史诗,传播企业文化的动人乐章。 我坚信,在这遍孕育了都江堰奇迹的沃土上,我们定能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毅力,谱写出新时代最动人的水利高歌!让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共同绘制四川水发更加辉煌的明天!“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我将无我,不负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