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和职权。2021年12月4日是我国的第八个国家宪法日,也将迎来第四个“宪法宣传周”。了解宪法日由来、知悉宪法的意义,是每一个公民学好宪法、尊崇宪法的有效途径,让我们一起走进宪法,共同学习宪法。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在2014年11月1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因此2014年12月4日即中国首个国家宪法日。
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各法律在宪法的统领下发挥着应有之义,使社会在宪法的规制下更规范、更公正、更高效。
学习宪法、尊崇宪法,是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的有效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形成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而学习宪法,将社会主义和法治的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尊崇宪法,不仅是公民维护权利的有效途径,更是国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学习宪法、尊崇宪法,不仅保证人民根本利益,更维护了宪法权威、践行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都离不开宪法的全面有效实施,离不开全社会对宪法精神的尊崇。学习宪法、尊崇宪法,弘扬宪法精神,才能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国家根本法作用,让宪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