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阳光透过玻璃幕墙,在办公楼宇的宣传屏上洇开一片温润的红。那抹跃动的赤色下方,“四川水发建设有限公司”十个字正被阳光镀上金边——像一株破土而出的新竹,又似一脉奔涌的江流,在2025年9月26日15时的历史刻度里,悄然踏进了全国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第一方阵。
“回望来时路,我们这样走过……”
翻开公司六十二载工程日志,泛黄的纸页间氤氲着江河奔涌的水汽。从投身于升钟水库大坝工程的建设,以青春热血浇筑西南水利丰碑;到勇担绵阳武都引水一期工程重任,架起跨区域引调水的民生动脉;再到“十四五”时期参建“五横六纵”骨干工程的亭子口灌区一期,我们的足迹始终与江河的脉络同频,镌刻在西南山区抢险工程中紧急疏浚河道的激流回响里,一直延伸到海外首秀老挝色萨拉龙灌溉工程大坝的创新实践中。从四川深山的隧洞灯火到非洲坦桑的草原象踪,从严寒刺日的青藏雪域到南美雨林的厄瓜多尔工地,六十二年来覆盖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青海、甘肃、陕西、江西、西藏、新疆、厄瓜多尔、缅甸、老挝、苏丹、尼泊尔、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那些在深山隧洞里熬红的双眼,在应急抢险中泡白的双手,在技术攻坚时反复验算的图纸,早已将“建好一项工程,赢得一方信誉,树立一座丰碑,发展一地经济”的承诺刻进企业的基因。正是这些沉淀,让我们在“十四五”末夯实了迈向全国水利水电建筑企业一流行列的坚实底气。
当我们站在“十五五”规划的门槛眺望,水利水电行业的赛道已悄然改变。一方面,“六横六纵”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加速布局,智慧水利、绿色建造成为新刚需;另一方面,市场竞争从“拼规模”转向“拼质量”,新质生产力正重塑行业格局。我们深刻认识到,企业的健康、长足发展必须紧跟国家战略导向,主动融入四川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的战略部署,必须积极践行水利厅“三个服务”工作理念、“四个并施”工作路径,立足“一主四片”水生产力布局,在水发集团“水润民生,发展当先”的号角下找准自己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坐标。因此,对我们而言,资质升级绝非简单的等级跃升,而是战略转型的关键一跃:它意味着我们能以更高资质参与国家重大水利项目投标,能在水利领域与头部企业同台竞技,更能以“新质生产力”为锚点,推动传统施工迈向“投资+建设+运维”战略转型的步伐更加坚实。
“全力以赴,打好这场攻坚战!”
申报的过程,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一次团队的淬炼。我们深知,升特申报标准严苛如峰、审核门槛高耸——全国水利水电特级资质企业中,央企占比约80%,每一份申报材料都需经得起最严苛的审视。过程中,资料组的同事猫在档案室里翻找多年前的竣工图纸、工程验收报告、施工日志等,指尖拂过泛黄的纸页,只为核对某项参数的原始记录;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工程师们带着年轻人复盘经典项目的全过程控制要点,寻找缺陷与不足,在经验传承中碰撞新思路——新旧力量的叠加并非总是顺畅,有时是经验的坚守与创新的突破相互拉扯,有时是对细节标准的不同理解产生分歧,但正是这些碰撞,让专业精神在传承中焕发新生,让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成为团队凝聚的契机。
“每一个我的努力都不能少”
“自公司去年启动升特工作以来,非常感谢各位同仁给予升特办的工作支持与帮助,自此公司升特办自动撤销——2025年9月26日”,公司升特办主任在工作群向大家致以感谢。
在本职工作与专项任务的双重压力下,我们既要回溯过往梳理每一份历史资料,又要立足当下确保各环节环环相扣,各部门紧密联络如齿轮咬合,信息化平台则成为串联数据的高速路。最动人的是资料装订那天,大家围坐在大会议桌前,像绣花一样整理每一份文件,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被质疑的细节。这些细碎的瞬间,汇聚成一股温暖而坚韧的力量——我们知道,这不仅是一份资质的申请,更是全体水利铁军对专业的致敬、对未来的承诺。
至此,我们成功跻身全国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第一方阵,成为获此资质的全国39家企业之一。面对未来,它像一颗刚好破壳的种子胚芽提醒我们:升级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跑线。未来的江河之上,我们将以更硬核的资质为舟,以新质生产力为帆,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下,坚守“内敛坚韧,勇毅笃行”企业精神,以“科学规范、集约高效”的精益管理和“遵约守信、融合发展”的经营理念,着力构建企业“投建营”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用心做好“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科技创新的驱动者、四川现代水网的建设者”,继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水利答卷。
根系深时,自有参天之力。跨越山海后,也许会有疲惫,但我们依然会永远保持出发时的初心和热忱。